第一章,杏林嶄露不凡才大宋年間,建康府繁華非凡,街巷交錯,商鋪林立,
行人如潮水般涌動,各種聲音交織成一曲熱鬧的市井樂章。就在這喧囂之中,
“濟生堂”醫(yī)館靜靜坐落,宛如一顆溫潤的明珠,散發(fā)著寧靜與祥和的氣息,
而這里的主人便是安道全。安道全身形修長挺拔,氣質儒雅,舉手投足間盡顯翩翩風度。
他面龐白皙,線條柔和,五官猶如精雕細琢,那雙深邃的眼眸,仿佛藏著一泓清泉,
既透著醫(yī)者洞察病癥的睿智,又飽含著對病患的溫和關懷。精心修剪的胡須,
更添幾分沉穩(wěn)與莊重,讓人一望便心生信賴之感。自幼,安道全便與醫(yī)學結下不解之緣。
他對醫(yī)學的熱愛,猶如種子深埋心底,在歲月的滋養(yǎng)下,生根發(fā)芽。那時,
他常像個小跟班似的跟著父親,穿梭于藥鋪的瓶瓶罐罐與病患的家中。在藥鋪,
他好奇地盯著那些形態(tài)各異的草藥,嗅著它們散發(fā)的獨特氣息,
聽父親講述每一味草藥的來歷、功效;在病患家,他目睹父親憑借精湛醫(yī)術緩解病人痛苦,
心中對醫(yī)學的向往愈發(fā)強烈。隨著年齡增長,他對醫(yī)學典籍的癡迷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。
每至夜晚,萬籟俱寂,他卻在搖曳的燭光下,
如饑似渴地研讀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(jīng)典。他逐字逐句揣摩,
反復思索其中的醫(yī)理,遇到晦澀難懂之處,不惜翻閱諸多資料,直至領悟通透,
常常讀書至破曉,仍意猶未盡。一日,建康府如遭瘟神侵襲,一場兇猛的疫病突然爆發(fā)。
大街小巷,不斷有人染病倒下,癥狀皆為高熱不退,咳嗽劇烈,且疫病傳播速度驚人,
似一陣狂風,迅速席卷全城。城中其他醫(yī)館面對這來勢洶洶的疫病,
如同面對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,紛紛搖頭嘆息,無計可施。百姓們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,
恐慌的情緒在城中蔓延,猶如陰霾籠罩。然而,安道全卻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,
如同一盞明燈,給絕望中的百姓帶來希望。他不顧疫病的傳染性,深入病患家中,每到一處,
都仔細詢問病人的癥狀、發(fā)病時間、日常飲食等細節(jié),詳細記錄下來。回到醫(yī)館后,
他將這些信息整理歸納,反復研究,在浩如煙海的醫(yī)學典籍中尋找線索,
又結合自己的臨床經(jīng)驗,不斷嘗試各種草藥的配伍。經(jīng)過數(shù)日幾夜的不懈努力,
他終于發(fā)現(xiàn)一種以柴胡、黃芩、半夏等草藥為主的配方。為確保藥效,
他親自在“濟生堂”監(jiān)督熬制藥湯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嚴格把控。藥湯熬好后,
他又親自將藥湯送到病患手中,看著他們喝下,并叮囑各種注意事項。百姓們服用后,
原本沉重的病情逐漸出現(xiàn)轉機,高熱開始減退,咳嗽也有所緩解。消息傳開,全城振奮,
安道全的名聲如同一顆璀璨的星星,在建康府的夜空中閃耀,被百姓們贊譽為“再世華佗”。
前來“濟生堂”求診的人越來越多,門檻幾乎被踏破,“濟生堂”前常常排起長龍。
樹大招風,安道全的盛名引來了同行錢富的嫉妒。錢富醫(yī)術平庸,卻擅長投機鉆營,
慣于討好權貴。見安道全聲名鵲起,自己的醫(yī)館門可羅雀,心中的嫉妒如同野草般瘋長,
漸漸扭曲了他的內(nèi)心。一日,他花重金買通幾個地痞流氓,讓他們在“濟生堂”門前鬧事。
這些地痞流氓在人多之時,故意大吵大鬧,叫嚷著安道全的藥吃死人了,
要求他出來給個說法。不明真相的百姓們聽到如此驚悚的消息,紛紛圍聚過來,一時間,
眾人議論紛紛,對安道全的醫(yī)術產(chǎn)生了懷疑,看向“濟生堂”的目光中充滿了擔憂與質疑。
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惡意污蔑,安道全沒有絲毫慌亂。他鎮(zhèn)定自若地走出醫(yī)館,神色從容,
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,聲音洪亮而清晰:“各位鄉(xiāng)親,我安道全行醫(yī)以來,
始終堅守醫(yī)者的本分,一心只為治病救人。若是我的藥真的導致嚴重后果,
我愿意接受任何處罰。但在此之前,
懇請各位鄉(xiāng)親隨我一同去那幾位所謂‘吃死人’的病患家中查看一番,到底是怎么回事,
自會水落石出。”眾人聽他言辭懇切,有理有據(jù),便隨他一同前往。到了病患家中,
在眾人的逼問下,那幾個佯裝死人的地痞流氓終于原形畢露,不得不招認是受錢富指使,
故意來污蔑安道全。此事過后,安道全的聲譽不但未受損,反而更加深入人心。
百姓們對他的信任愈發(fā)深厚,不僅建康府的人,周邊城鎮(zhèn)的患者也慕名而來,
“濟生堂”的名氣越來越大。第二章,奇遇結下俠義緣安道全雖一心撲在醫(yī)術上,
但對世間不平之事并非充耳不聞。他聽聞城中有個惡霸王麻子,此人身材魁梧,滿臉橫肉,
生性兇殘。平日里,他仰仗著自己有些蠻力,又與官府中的一些貪官污吏勾結,
在城中橫行霸道,欺壓百姓,強占民女,犯下諸多惡行,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,
卻敢怒不敢言。安道全聽聞這些惡行后,心中燃起熊熊怒火,
決心找個機會為百姓除去這一害。這日,陽光熾熱,照得大地滾燙。安道全出診歸來,
路過一條熱鬧的街道。突然,一陣女子凄慘的哭喊聲和眾人的驚呼聲傳入他耳中。
他順著聲音望去,只見王麻子正帶著幾個嘍啰,在街頭公然調(diào)戲一位年輕貌美的良家婦女。
那女子面色驚恐,拼命掙扎,淚水在眼眶中打轉,卻無法掙脫王麻子的魔掌。
周圍的百姓們圍聚在一起,臉上滿是憤怒與無奈,卻無人敢上前阻止。安道全見此情景,
心中的正義感瞬間被點燃。他毫不猶豫地快步上前,大聲呵斥道:“你這惡徒,
光天化日之下,竟敢如此胡作非為!朗朗乾坤,豈容你這般惡霸肆意妄為!
”王麻子正沉浸在惡行之中,被這突如其來的呵斥聲嚇了一跳。他轉過頭,
見是個文質彬彬的郎中,眼中閃過一絲不屑,不但不收斂,反而嘲笑道:“哪里來的酸儒,
竟敢管你爺爺?shù)拈e事!你也不打聽打聽,在這建康府,有誰不知道我王麻子的厲害!識相的,
趕緊滾,否則連你一起收拾!”說罷,便指使手下的嘍啰動手。安道全雖不通武藝,
但毫不畏懼。他順手拿起街邊的一根木棍,緊緊握住,以木棍為武器,
巧妙地利用身邊的物件抵擋嘍啰們的攻擊。他身形靈活,憑借著敏捷的反應,
暫時擋住了嘍啰們的進攻。然而,對方人多勢眾,且皆是些兇狠之徒,
安道全漸漸有些力不從心,身上也多處被抓傷。就在局勢緊張,安道全快要抵擋不住之時,
一位路過的壯士出手相助。此人身形矯健,動作敏捷,猶如一道黑色的閃電般沖上前去。
只見他拳腳并用,招式凌厲,三拳兩腳便將嘍啰們打得東倒西歪,慘叫連連。
王麻子見勢不妙,心中害怕,灰溜溜地逃走了。安道全對這位壯士感激不已,連忙作揖道謝。
兩人互通姓名,原來這位壯士便是張順。張順聽聞安道全的事跡后,
對他的醫(yī)術與俠義之心敬佩有加。而安道全對張順的高強武藝和拔刀相助的義舉也十分欽佩。
自此,兩人結為好友,時常往來。張順時常向安道全講述江湖中的奇聞軼事,
那些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,神秘莫測的江湖門派,以及充滿驚險刺激的江湖冒險,
都讓安道全聽得如癡如醉。而安道全則與張順分享行醫(yī)過程中的種種經(jīng)歷,
那些復雜病癥的診斷過程、治愈重病患者后的喜悅,以及面對疑難雜癥時的思考與探索,
也讓張順對他的醫(yī)術贊嘆不已。一日,張順神色匆匆地來到“濟生堂”。他眉頭緊鎖,
滿臉焦急,對安道全說:“安兄,我有位兄弟在梁山與敵軍交戰(zhàn)時受了重傷,性命垂危。
梁山雖有幾位懂醫(yī)術之人,但都對他的傷勢無能為力。我聽聞你醫(yī)術高超,堪稱當世神醫(yī),
能否隨我上梁山一趟,救救我那兄弟?”安道全心中本就俠義為懷,聽聞此言,
沒有絲毫猶豫,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。他迅速簡單收拾了藥箱,
將常用的草藥、銀針、膏藥等一一備好,又特意挑選了一些珍貴的藥材,以備不時之需。
隨后,他隨張順踏上了前往梁山的路途。一路上,張順向安道全詳細描述了受傷兄弟的傷勢,
安道全則在心中默默思考著應對之策,他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專注,
仿佛已經(jīng)做好了迎接挑戰(zhàn)的準備。第三章,梁山妙手展神通安道全隨著張順一路奔波,
終于來到了梁山。梁山山勢雄偉,峰巒疊嶂,山上的建筑錯落有致,透著一股豪邁與霸氣。
然而,此刻的安道全無心欣賞這壯麗的景色,心中掛念著那位受傷的兄弟。
眾人見他一副書生模樣,雖聽聞過他的醫(yī)術之名,
但心中難免對他能否治好如此重傷之人有所懷疑。宋江親自將安道全迎進營帳,
對他十分恭敬,向他詳細介紹了受傷兄弟的病情。原來,
這位兄弟在戰(zhàn)斗中被敵軍的毒箭射中,當時情況緊急,雖簡單處理了傷口,
但毒素已經(jīng)迅速擴散,如今陷入昏迷,氣息微弱,生命危在旦夕。安道全來到傷者榻前,
表情嚴肅而專注。他先是仔細查看了傷者的面色,只見其面色烏青,毫無血色,
這是毒素攻心的明顯跡象。接著,他輕輕撥開傷者的眼皮,觀察瞳孔的反應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