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
紫宸殿前的血跡還未干透,長安城的硝煙尚未散盡。
崔器站在殿前石階上,望著滿目瘡痍的長安城。
他的甲胄上布滿刀痕,左臂的傷口還在滲血。
徐九洲站在他身側,欲言又止。
“崔將軍!”
一個尖細的聲音打破了沉默。
身著紫袍的太監(jiān)帶著一隊禁軍趾高氣揚地走來,手中捧著明黃圣旨。
“陛下有旨!崔器接旨!”
崔器單膝跪地,垂首聽宣。
“奉天承運皇帝詔曰:虎賁軍護軍崔器,忠勇可嘉,平定叛亂有功,特擢升為鎮(zhèn)國大將軍,封武安侯,賜金萬兩......”
太監(jiān)的聲音在空蕩的廣場上回蕩。
崔器卻遲遲沒有伸手接旨。
“崔將軍?”
太監(jiān)皺眉:
“還不快領旨謝恩?”
崔器緩緩抬頭,眼中閃過一絲遲疑。
“敢問公公,陛下何時還朝?”
太監(jiān)臉色一沉:
“大膽!陛下行止豈是你能過問的?”
徐九洲連忙上前:
“崔將軍連日征戰(zhàn),怕是有些恍惚......”
“恍惚?”
太監(jiān)冷笑:
“我看是居功自傲!陛下在江南聽聞長安危難,日夜憂心,如今叛亂平定,第一道圣旨就是嘉獎于你,你竟敢遲疑?”
崔器望著手中染血的唐刀,刀身上的“貞觀”二字在陽光下泛著冷光。
“末將只想知道,長安遭難時,陛下在何處?百姓被屠時,禁軍在何方?”
“放肆!”
太監(jiān)尖聲喝道:
“來人啊,把這個目無君上的狂徒給我拿下!”
禁軍剛要上前,遠處突然傳來一聲清越的嗓音:
“且慢?!?/p>
一位白發(fā)老者緩步而來,身旁跟著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少年。
老者一襲青衫,仙風道骨;少年眉目清秀,腰間佩著一柄短劍。
“你是何人?”
太監(jiān)厲聲質問。
老者微微一笑:
“貧道袁天罡?!?/p>
滿場嘩然。
這位傳說中的大唐國師,竟在此時現(xiàn)身!
袁天罡看向崔器:
“崔將軍可還記得,當年太宗皇帝賜刀時說過什么?”
崔器渾身一震。
祖?zhèn)鲗毜兜膩須v,他從未對外人提起過。
“刀在人在,刀亡人亡。此刀,當為天下百姓而戰(zhàn)。”
袁天罡滿意地點頭,將身旁少年輕輕往前一推:
“這位是太宗皇帝嫡系血脈,李星云?!?/p>
少年挺直腰背,雖年紀尚小,卻已有幾分龍章鳳姿。
太監(jiān)臉色大變:
“胡說!陛下尚在江南,哪來的......”
“江南那位?”
袁天罡冷笑:
“棄都城于不顧,置百姓于水火,也配稱帝?”
崔器死死盯著少年腰間的玉佩。
那是只有皇室嫡系才能佩戴的龍紋玉!
袁天罡沉聲道:
“崔將軍,可愿隨貧道一同匡扶社稷,輔佐幼主,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?”
太監(jiān)厲聲喝道:
“崔器!你敢抗旨不遵?陛下定要誅你九族!”
崔器突然笑了。
他緩緩展開手中圣旨,在眾人驚駭?shù)哪抗庵?,將其一撕為二?/p>
“這樣的圣旨,不接也罷?!?/p>
紙屑紛飛間,崔器單膝跪地,向少年抱拳行禮:
“臣崔器,愿追隨殿下,再造大唐!”
徐九洲臉色數(shù)變,最終長嘆一聲,也跟著跪下:
“末將徐九洲,愿效犬馬之勞!”
太監(jiān)面如死灰,踉蹌后退:
“反了!都反了!禁軍!給我......”
他話音未落,一柄飛刀已貫穿咽喉!
袁天罡袖手而立,仿佛從未動過。
少年李星云上前扶起崔器:
“崔將軍請起。從今往后,還望將軍多多指教?!?/p>
崔器抬頭,看見少年清澈堅定的眼神,恍惚間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(fā)的太宗皇帝。
“末將定當肝腦涂地,萬死不辭!”
遠處,幸存的虎賁軍將士紛紛跪地:
“愿追隨崔將軍!愿效忠新主!”
長安城的鐘聲突然敲響,驚起一群白鴿。
朝陽升起,照亮了這座飽經(jīng)磨難的城市。
新的時代,即將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