臘月的寒風(fēng)卷過成都,刮在臉上如鈍刀割肉。北地王府后園里,幾樹殘梅在濃重夜色中瑟縮,幽冷的香氣混著泥土的濕腐氣息,從窗欞縫隙鉆入緊閉的密室。燭火不安地跳動,將劉諶玄色親王常服上的蟠龍紋映得忽明忽暗,如同蟄伏的怒龍。
王妃崔氏十指死死絞著一方素帕,指節(jié)因用力而泛出青白,淚珠無聲地滾落,砸在冰冷的地磚上,洇開深色的小點。幼子劉承,年僅六歲,懵懂地仰著小臉,小手緊緊攥著父親衣袍的下擺,烏溜溜的大眼睛里盛滿了孩童本能感知到的不安與依戀。
這名諱是劉諶親取,取“承繼漢祚”之意,暗合他假意赴死前那泣血遺書中“九泉猶待炎漢旌旗再張”的執(zhí)念。
“殿下……”
崔氏的聲音哽在喉嚨里,幾乎不成調(diào),破碎得如同寒風(fēng)中的枯葉,“此去……南中萬里……”她猛地咬住下唇,將那后半句撕心裂肺的“不如隨您同去”的絕望狠狠咽下,只顫抖著將一枚小小的、玄色錦囊塞入劉諶寬厚卻冰冷的手中。錦囊上,細(xì)細(xì)的絲線繡著“平安”二字,針腳細(xì)密,猶帶著她指尖殘留的微溫與淚痕的濕意。
劉諶喉結(jié)艱難地滾動了一下,仿佛有千噸重物堵塞其間。他避開了妻子那雙盛滿哀絕的眼眸,俯身,將兒子小小的、溫軟的身體緊緊摟入懷中。孩童身上淡淡的奶香,是這冰冷絕望密室里唯一真實的暖意。
“承兒?!?/p>
他聲音沙啞低沉,貼著兒子細(xì)軟的鬢發(fā),每個字都像是從胸腔深處擠壓出來,“父王要去很遠(yuǎn)的地方……辦一件關(guān)乎祖宗基業(yè)的大事。你在家,要好生聽母妃的話,認(rèn)真讀書,勤練武藝?!?/p>
他頓了頓,手臂收得更緊,字字如鐵鐫刻進(jìn)稚童懵懂的心田,“記住,你是高祖血脈!是昭烈皇帝之后!劉氏兒郎,脊梁寧折不彎!”
“諾!”
劉承似懂非懂,卻用力地點頭,小臉繃得緊緊的,努力模仿著父親的剛毅。
劉諶直起身,眼中最后一絲溫情被冰封般的決絕取代。他動作迅捷地解開腰間那象征親王尊位的玉帶鉤,“咔嗒”一聲輕響,玉鉤脫落。又褪下那枚精雕蟠龍、觸手生溫的玉佩,連同那柄鞘鑲明珠、華貴卻無甚實用價值的儀劍,一股腦塞到崔氏冰涼的手中。
“此皆招禍之物,萬不可留于府中!”
他的命令斬釘截鐵,不容絲毫質(zhì)疑,眼神銳利如刀鋒刮過崔氏蒼白的臉,“待我走后,即刻毀棄,或?qū)る[秘處深埋!一絲痕跡也不可留!”
隨即,他抓起早已備好的一件靛青粗麻短褐,三兩下套在錦袍之外,粗糙的布料摩擦著肌膚,帶來一種剝離身份的刺痛感。又扯過一條半舊葛巾,利落地裹住發(fā)髻,掩去王侯的威儀。轉(zhuǎn)瞬之間,那曾立于朝堂之上、怒斥群臣的北地王劉諶已消失不見,只余一個身形挺拔、眼神卻銳利如受傷孤狼的“行商”模樣。
密室門無聲地向一側(cè)滑開,五條身影如鐵鑄的雕像般靜立在廊下濃稠的陰影里。為首一人,年約三旬,面龐黝黑如歷經(jīng)風(fēng)霜的磐石,一道猙獰的刀疤自左額斜劈至下頜,如同大地的裂痕,正是劉諶府中死士之首,名喚劉勇,字仲威。
他身后四人:王順、李敢、趙嚴(yán)、張銳,皆是王府多年豢養(yǎng)、從尸山血海里爬出來的悍卒。此刻,他們皆作腳夫或護(hù)衛(wèi)打扮,背負(fù)著沉重的行囊,腰懸利于山林劈砍的厚重環(huán)首短刀,強弓勁弩的冰冷弓背緊貼脊梁。人人面容沉靜如古井深潭,唯有一雙雙眸子在暗影里精光內(nèi)斂,如同潛伏的猛獸,透著一股擇人而噬的兇悍與死寂的忠誠。
“殿下!”劉勇抱拳,聲音壓得極低,如同砂礫在鐵器上摩擦,帶著金屬的質(zhì)感,“諸事齊備,刻不容緩?!?/p>
劉諶最后深深看了一眼妻兒,目光似要將她們的身影烙入神魂深處。崔氏死死捂著嘴,壓抑的嗚咽從指縫溢出,淚如泉涌,單薄的身軀抖得如同狂風(fēng)中的殘燭。劉承似乎終于被這巨大的恐懼攫住,小嘴一癟,卻被母親用盡全身力氣按入懷中,嗚咽聲悶悶地消失。
再無半句言語。劉諶猛地轉(zhuǎn)身,如同離弦之箭,大步踏入廊外那能吞噬一切的濃重夜色,再未回頭。沉重的密室門在他身后緩緩合攏,發(fā)出沉悶的“咔嗒”聲,徹底隔絕了門內(nèi)那令人心魂俱碎的嗚咽與絕望。
寒風(fēng)如鬼哭狼嚎,卷起街道上枯敗的落葉與冰冷的塵土,抽打在臉上生疼。劉諶一行六人,如同融入墨汁的幾點微塵,緊貼著坊墻最深的陰影疾行。昔日“錦官城”的繁華早已蕩然無存,整座城池死寂得如同一座巨大的、剛剛落葬的墳塋。偶有微弱的燈火膽怯地從緊閉的門窗縫隙泄出,旋即又被驚惶地掐滅,仿佛那光本身便是罪過。
遠(yuǎn)處,魏軍巡城小隊沉重的皮靴踏在青石板上的聲音、兵甲鐵葉相互摩擦碰撞的鏗鏘聲,以及蠻橫粗野的北方口音呼喝聲,在空曠的街巷間回蕩、碰撞,清晰得如同催命的更鼓,一聲聲敲在逃亡者的心上。
劉諶的手,下意識地緊緊撫過腰間。那里,貼身藏著一個用數(shù)層浸油密布、堅韌皮革和軟木精心縫制的夾袋。半塊“漢中王璽”那冰冷堅硬的棱角,穿透層層阻隔,清晰地、頑固地硌著他的肌膚,帶來一種近乎疼痛的真實感。太子劉璿那嘶啞決絕的聲音,仿佛又在耳邊炸響,每一個字都帶著滾燙的血與火:“正月十八!里應(yīng)外合!此璽為憑!”
這冰冷的斷玉,是沉入深淵的鐵錨,拽著他墜向未知的黑暗;亦是刺破這無邊絕望的唯一星火,灼燒著他的靈魂,逼迫他前行。他攥緊了拳頭,指甲深深陷入掌心,留下月牙形的血痕。
“避!”
劉勇低沉如悶雷的警告自身側(cè)驟然響起,瞬間刺破緊繃的神經(jīng)。
所有人反應(yīng)如電,瞬間伏低身體,如同壁虎般緊貼冰冷潮濕、散發(fā)著苔蘚和歲月腐朽氣息的坊墻根。幾乎在同一剎那,一隊約二十人的魏軍巡邏兵,打著噼啪作響、跳躍不定的松明火把,從前方十字街口大搖大擺地橫穿而過?;椟S跳躍的火光,貪婪地舔舐著那些飽含征服者驕橫與長途跋涉后疲憊的面孔,也清晰地照亮了他們腰間懸著的環(huán)首刀——刀鞘樸素,但刀柄和護(hù)手上,猶自沾染著未曾擦拭干凈的暗紅色血漬,在火光下泛著不祥的光澤。
為首什長正罵罵咧咧,濃重的北方口音在寒風(fēng)中顯得格外刺耳:“…鬼天氣!凍死爺了!還有這些個蜀地蠻子,一個個蔫頭耷腦,看著晦氣!”他狠狠朝地上啐了一口濃痰。
劉諶死死盯著那隊魏兵,目光如同淬毒的箭矢,牢牢釘在那些晃動的、沾血的刀柄上。胸膛里一股灼熱滾燙的恨意如同巖漿翻涌,幾乎要沖破喉嚨化作怒吼!劉勇的手,如同生鐵鑄就的鉗子,無聲卻沉重地按在他因憤怒而劇烈起伏、緊繃如弓弦的肩頭。那手掌傳來的力量冰冷而穩(wěn)定,傳遞著無聲卻重逾千鈞的命令:忍!必須忍!
雜亂的蹄聲、甲葉聲與粗俗的謾罵聲終于遠(yuǎn)去,搖曳的火光消失在街角,濃稠的黑暗重新吞噬了街道。眾人無聲地吁出一口壓抑許久的長氣,冰冷的空氣刺入肺腑,這才驚覺背心早已被冷汗浸透,緊貼著冰涼的墻壁,帶來一陣陣寒顫。
“走!”劉勇從齒縫里蹦出一個字,短促如刀鋒出鞘。六條黑影再次融入沉沉的夜色,速度比之前更快,動作更加迅捷無聲,如同掠過地面的幽靈。
通向城門的方向是自投羅網(wǎng)的死路。劉諶腦海中清晰地浮現(xiàn)出兄長劉璿秘密交付的那卷粗糙桑皮紙地圖——一條用燒焦的柳枝炭筆勾勒出的、蜿蜒扭曲、九死一生的亡命之途:出城西北角早已廢棄、被淤泥和垃圾堵塞的水門,沿殘破傾頹的城墻根潛行數(shù)里,徹底避開所有可能被魏軍把守或巡邏的大道,然后,一頭扎入成都西北那巍峨蒼莽、亙古未變的巨大屏障——青城后山(古稱湔山)那無邊無際的原始密林!那里沒有坦途,只有世代獵戶和采藥人用生命踩出的、早已被野獸、藤蔓和歲月重新統(tǒng)治的羊腸小徑。翻越這座如同洪荒巨獸般橫亙的大山,才能踏上通往漢嘉郡,繼而折向西南,過大渡河(古稱渽水),最終進(jìn)入越嶲郡那更加蠻荒瘴癘之地的漫漫長路。
一股濃烈的、混合著淤泥腐敗、水生植物腐爛和某種動物尸體惡臭的氣息,如同實質(zhì)的拳頭,狠狠砸在眾人臉上。廢棄的水門黑洞洞地敞著,斷裂的巨大石條半浸在污濁發(fā)黑的護(hù)城河水中,水面漂浮著枯枝敗葉和難以名狀的穢物。惡臭幾乎令人窒息,腸胃翻滾。眾人沒有絲毫猶豫,咬緊牙關(guān),依次涉入冰冷刺骨、污穢不堪的河水。黏稠的淤泥瞬間沒過小腿,冰冷刺骨的河水迅速浸透褲腿,貪婪地攫取著身體里殘存的熱量。每一步都深陷其中,跋涉得異常艱難。劉諶咬緊牙關(guān),強忍著嘔吐的欲望,深一腳淺一腳地跋涉,冰冷的污水如同無數(shù)細(xì)小的毒蛇,順著褲管向上蔓延。
當(dāng)雙腳終于艱難地拔離淤泥,踏上水門外那片冰冷濕滑的河灘時,劉諶猛地回望。身后,那座曾經(jīng)象征蜀漢榮光的巨大城池,此刻如同蟄伏在沉沉夜色中的疲憊巨獸,輪廓模糊,死氣沉沉。他眼中最后一絲屬于“北地王”身份的優(yōu)柔與留戀,在這一刻徹底熄滅,如同被這污濁河水澆滅的殘燭。他猛地伸手,扯下腰間那枚僅存的、不甚起眼的銀質(zhì)帶鉤——這是舊日尊貴身份最后一點無用的、可能招致殺身之禍的殘跡——用盡全身力氣,狠狠擲入腳下那翻滾著惡臭泡沫的護(hù)城河中!銀鉤劃出一道微弱的弧光,悄無聲息地被黑暗的濁流吞噬。
“走!”
他的聲音低沉嘶啞,如同砂石摩擦,卻帶著一種斬斷所有枷鎖后的決然與釋然。他不再回頭,率先邁開步伐,朝著西北方向那片在黎明前最黑暗時分顯得越發(fā)猙獰險惡、如同地獄入口般連綿起伏的群山陰影,義無反顧地一頭扎了進(jìn)去。
青城后山(湔山)的原始密林,如同驟然張開的墨綠色巨口,瞬間將六人的身影徹底吞噬。腳下是厚厚的、不知積攢了多少百年的腐葉層,濕滑松軟得如同沼澤,每一步踏下都深陷其中,發(fā)出“噗嗤”的悶響,拔出時帶著粘滯的阻力。粗壯如巨蟒的藤蔓從參天古木上垂掛糾纏,形成天然的羅網(wǎng);帶刺的灌木叢和銳利的荊棘如同惡意的守衛(wèi),瘋狂地撕扯著粗布衣衫,在裸露的手腕、脖頸和小腿上劃開一道道細(xì)密的血痕,火辣辣地疼。濃重得化不開的乳白色霧氣在林間彌漫、流淌,帶著刺骨的寒意,將本就有限的視野壓縮到身前數(shù)尺,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而詭異的夢境。頭頂,是遮天蔽日的巨大樹冠,層層疊疊,將本就熹微的天光過濾得更加幽暗,只有不知名的夜梟,在密林深處發(fā)出凄厲得令人毛骨悚然的啼鳴,一聲聲,如同為亡魂招魂,在林海波濤中回蕩不息。
劉諶喘息粗重,胸膛如同破舊的風(fēng)箱般起伏,奮力撥開一叢擋在面前的、長滿倒刺的不知名灌木。冰冷的空氣如同無數(shù)細(xì)小的冰刃,狠狠扎入肺腑,帶來撕裂般的痛楚,卻也讓他因緊張和疲憊而昏沉的頭腦為之一清。他停下腳步,背靠著一株需數(shù)人合抱的巨木,極力透過濃密枝葉的縫隙,望向東南——成都的方向。
那座城,此刻正被屈辱與絕望的濃霧死死籠罩。而自己,正背負(fù)著兄長托付的冰冷斷璽,踏向一條遍布荊棘、毒蟲、猛獸、追兵與未知死亡的血火之路。前路茫茫,唯掌中斷璽那堅硬的棱角,透過層層包裹,固執(zhí)地烙印在肌膚之上,提醒著他那渺茫卻不容放棄的希望。
攀爬一道近乎垂直、覆蓋著濕滑苔蘚和松散碎石的陡峭石壁時,劉諶粗糙的手指死死摳進(jìn)冰冷巖石的縫隙,指甲瞬間翻裂,鮮血混著泥污滲出,染紅了灰色的巖面,他卻感覺不到多少疼痛,只有一股源自血脈深處的、近乎蠻荒的求生力量在支撐著他不斷向上。死士們沉默地護(hù)衛(wèi)在他前后左右,警惕的目光如同實質(zhì)的探針,在霧氣彌漫、危機四伏的四周反復(fù)掃視。王順——那個臉上還帶著幾分未脫稚氣的年輕死士——默默地伸出手,不由分說地將劉諶肩上的行囊接了過去,背在自己尚顯單薄的肩上。他年輕的臉龐在濕冷寒氣的侵襲下微微發(fā)青,嘴唇緊抿。
不知攀爬了多久,天色終于由濃稠的墨黑轉(zhuǎn)為一種壓抑的、鉛灰色的深灰。眾人耗盡最后一絲氣力,掙扎著翻上了湔山主脈延伸出的一道相對平緩、林木稍顯稀疏的山梁。寒風(fēng)驟然失去了林木的遮擋,如同無數(shù)冰冷的鋼針,帶著凄厲的呼嘯,狠狠扎透早已濕透的粗麻衣,直刺骨髓。眾人不由自主地劇烈顫抖,牙齒咯咯作響,呼出的氣息瞬間凝成濃重的白霧,在冰冷的空氣中迅速消散。
就在這短暫的喘息之際,一陣急促而清晰得如同敲在耳膜上的馬蹄聲,伴隨著金屬甲葉有節(jié)奏的、冰冷的碰撞聲,自下方遙遠(yuǎn)的谷地驟然傳來!所有人瞬間如同被冰凍般伏低身體,緊緊貼在冰冷刺骨的巖石和枯草叢中,連呼吸都屏住,心臟在胸腔里狂跳如擂鼓。目光透過稀疏低矮的灌木縫隙,死死向下方的谷地望去。
只見下方那條蜿蜒如腸、在群山夾縫中艱難穿行的古蜀道(湔氐道)上,一小隊約十人的魏軍輕騎,正擎著跳躍不定的松明火把,如同地獄沖出的鬼魅,風(fēng)馳電掣般向西南方向疾馳!火光搖曳,照亮他們背后插著的、代表傳遞緊急軍令的赤色三角小旗,也照亮了馬鞍旁懸掛的、用于密封重要文書的漆黑漆木信匣。沉重的馬蹄鐵兇狠地敲打在堅硬的石板路面上,濺起點點刺目的火星,在黎明前最深沉的灰暗中劃出轉(zhuǎn)瞬即逝的光痕。騎士們口中呼喝的、帶著濃重北方口音的俚語,裹挾著征服者的驕橫與執(zhí)行任務(wù)的急迫,被凜冽的寒風(fēng)撕扯著,隱隱約約地飄上山梁:
“…快!…嚴(yán)道…牦牛…降旗!…違者…屠…”
“是傳令兵!”伏在劉諶右側(cè)的李敢,壓低聲音,眼中寒光爆射,如同淬火的刀鋒,“看方向…是直奔漢嘉郡治!必是往嚴(yán)道、牦牛諸縣,迫令守軍投降,接管關(guān)隘!鄧艾的爪子,伸得真快!”
劉諶整個身體伏在冰冷濕滑的巖石上,指甲因過度用力而深深陷入掌心粗糙的皮膚,幾乎要摳出血來!他死死盯著那隊疾馳而去的魏兵,盯著那在跳躍火光中猙獰招展、如同不祥鴉羽的黑色魏字大旗。一股混雜著滔天恨意與巨大壓力、冰冷刺骨的洪流,瞬間席卷全身,幾乎要將他吞噬、凍結(jié)。他猛地閉上眼,太子劉璿那嘶吼著、帶著血沫的聲音再次在腦中炸響,每一個字都如同燒紅的烙鐵:“正月十八!里應(yīng)外合!”
這個日期,不再是遙遠(yuǎn)的期盼,而是懸在頭頂、滴答作響的催命符!鄧艾的招降令已如劇毒的藤蔓,正沿著蜀地的血脈疾速蔓延侵蝕。每一刻的延誤,都可能讓兄長的驚天謀劃化為泡影,讓懷中這半塊以國運相托的玉璽,徹底失去它最后的意義!
“走!”
劉諶猛地睜開眼,眼中血絲密布,從緊咬的齒縫里迸出一個短促、嘶啞卻帶著不容置疑力量的字眼。他掙扎著起身,不再看那遠(yuǎn)去的、如同毒蛇信子般的火光,手臂如同指向命運咽喉的投槍,猛地指向更高、更陡峭、更遠(yuǎn)離下方致命官道的西北方向,“取直!翻山!避開所有可能遇敵的隘口!快!”聲音在寒風(fēng)中如同受傷野獸的咆哮。
他帶頭,不再有絲毫猶豫,向著那更高處云遮霧繞、仿佛通向九幽煉獄的峰巒絕壁,再次發(fā)起了近乎徒勞的沖鋒。每一步都沉重得如同拖著千斤鐐銬,濕滑的陡坡貪婪地吞噬著他們最后殘存的氣力。身后的王順,粗重地喘息著,每一次吸氣都帶著破音,年輕的臉龐因極度的疲憊、寒冷和恐懼而呈現(xiàn)出一種死灰般的青色。他望著前方劉諶那在近乎垂直的絕壁上奮力攀爬、在巨大的山體映襯下顯得異常渺小卻又異常執(zhí)著的背影,眼中第一次掠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茫然和動搖。這南中之路,真的能走通嗎?這玉石俱焚、以卵擊石的掙扎,真的還能在這片淪喪的山河中,劈開哪怕一線微弱的生機嗎?
沒有人回答他。只有凜冽的、帶著蜀地特有濕寒的山風(fēng),卷著刺骨的冰碴子、遠(yuǎn)處魏軍隱約的凄厲號角聲,嗚咽著掠過腳下千山萬壑的沉沉陰影,如同為這沉淪的蜀漢故地,奏響一曲無邊無際的悲愴哀歌。
而劉諶掌中,那半塊斷璽冰冷堅硬的棱角,正穿透重重油布皮革的包裹,固執(zhí)地、深刻地烙印在他的血肉與意志之上,成為這漫漫長夜中唯一不滅的印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