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
“陛下,太危險了,陛下!”
被推開的楚雀寧摔到在地,見蕭羨之趴在懸崖邊上,顧不得手上的擦傷,忙爬了過去要拉他。
“滾開!”
蕭羨之大慟,一把推開楚雀寧后起身,沖射箭的侍衛(wèi)怒吼:
“誰許你放箭的!”
侍衛(wèi)拿著弓的手不斷顫抖,渾身哆嗦,跪了下來。
天子震怒,在場的人皆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。
蕭羨之三兩步走了過去,拔出其中一侍衛(wèi)的劍來,抹了那人的脖子。
鮮血灑落,蕭羨之悲痛欲絕,竟生生嘔出一口血來。
他捂住胸口,又要往懸崖邊走去,卻被楚雀寧攔腰抱住:
“陛下,姐姐萬一還活著呢,何不多派人去崖下尋找?!?/p>
蕭羨之頓住,恍然驚醒,呢喃著:
“對,她可是楚鳳吟,怎么可能輕易就死了?!?/p>
隨即,他強壓下喉間的血腥氣,冷聲吩咐道:
“所有人都下去找,活要見人......死要見尸。”
楚雀寧眸光微閃,提著裙擺跟在蕭羨之身后。
走了沒兩步,她回過頭去,深深看了一眼懸崖邊......
蕭羨之將圍獵場所有人都派去崖下找楚鳳吟了。
藏在林中許久的幾人趕緊竄了出來。
其中一人將兩根粗繩綁在樹上,另一人將其中一根繩綁在自己身上,順著懸崖爬了下去。
不到一刻,那人便帶著氣息微弱的楚鳳吟被人拉了上來。
“殿下!”
“噓,按照計劃的路線走,莫要停留?!?/p>
楚鳳吟虛弱道。
今日挾持楚雀寧,借著懸崖逃跑一事,是她同楚雀寧早就計劃好的。
離崖頂數(shù)丈處,有個崖洞,她跌下去時攀住了,爬了進去。
雖說早有安排,但也是萬分驚險。
她受了傷,又被穿了琵琶骨,反應(yīng)再慢些,她就真掉到崖底摔成肉泥了。
被幾人掩護,抄小徑出了圍獵場,楚鳳吟才敢昏死過去。
......
四個月前,楚鳳吟在母族和親嫂嫂母家的幫助下,平定奪嫡之亂。
她殺了試圖篡位的兩個庶兄,全力托舉自己一母同胞的嫡兄繼位。
蕭羨之提出和親才止戰(zhàn)的消息傳入楚國皇宮時。
楚鳳吟勸新皇一口應(yīng)下,同時,楚雀寧也主動找到了她。
她常年蒼白的臉上掛上一絲苦笑,道:
“皇姐,你同皇兄所商議的我都聽見了......”
楚鳳吟剛要解釋,卻被楚雀寧打斷了:
“我自幼樣樣都比不上你,甚至連副康健的身子都沒有。你名為鳳,我卻只是卑微的麻雀。我時常在想,要是母后沒有生你該有多好?!?/p>
楚鳳吟眼中閃過一絲愧疚和心疼,楚雀寧邊說邊落淚:
“可是,后來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你是被作為儲君培養(yǎng)的。因為我和皇兄體弱,你不得不獨自承擔(dān)本該由我們兄妹三人共同分擔(dān)的責(zé)任?!?/p>
楚雀寧繼續(xù)道:
“我知道,此次和親是為了給楚國爭取三個月喘息的機會。我會全力配合你,探聽大安的消息,助你回楚國的。楚國不能沒有你?!?/p>
說罷,她抹了抹眼角滑落地淚水,轉(zhuǎn)身欲走,卻被楚鳳吟叫住了:
“雀寧!”
楚鳳吟垂眸,忍住要落淚的沖動,啞聲道:
“我很欣慰,你終于長大了。但你記住,你的雀不是麻雀的‘雀’,而是孔雀的‘雀’?!?/p>
鳳育九雛,孔雀正是其中之一,高傲美麗,尊嚴吉祥......
楚雀寧聞言,再也忍不住撲進了楚鳳吟懷里,委屈大哭:
“皇姐......”
楚鳳吟拍了拍她的背,以做安撫,眼眸幽沉:
都是因為她,因為她的心軟,庇護了蕭羨之七年,才險些給楚國招來滅國之禍。
若早知蕭羨之是如此忘恩負義的小人,她當初就不會救他,而是早早將他除掉。
......
高燒中,楚鳳吟夢見了和親前的事情,驟然驚醒。
“殿下,您醒了!”
見楚鳳吟蘇醒,清梨放下手中的帕子,喜出望外。
楚鳳吟迷蒙了片刻,唇色蒼白,看向清梨,忙問:
“清梨,你傷可好了?”
清梨眼中泛起淚花,連連點頭:
“長樂殿下沒有叫人下狠手,不過看著嚇人而已。一到亂葬崗,我們的人便將我接走了?!?/p>
長樂正是楚雀寧的封號,她身子不好,他們只希望她能長樂一生。
楚鳳吟眸光閃了閃,有些憂心楚雀寧在大安皇宮的處境。
她晃了晃頭,強迫自己鎮(zhèn)定下來,如今還有更重要的事等著她去做。
“我們帶來的人如今分布幾何?折損幾何?”
楚鳳吟問道。
和親時,送親的隊伍人數(shù)是固定的,她精心培養(yǎng)的暗探想要跟隨和親隊伍進入安國境內(nèi),便只能扒在馬車底下,躲在嫁妝箱子里,晚上才敢出來透口氣。
整整一個月,吃盡了苦頭......
清梨忙擦了眼淚,一臉正色道:
“稟殿下,暗探三十一人,折損四人,十五人成功潛入安國重臣府邸打探消息,八人在安都行采買之事負責(zé)傳遞消息,余下四人將全力護送殿下回國?!?/p>
楚鳳吟點頭,眼里滿是堅決:
“辛苦你們了,必須不惜一切代價,哪怕動用潛伏多年的暗樁,也要在關(guān)鍵時刻攪亂安都?!?/p>
她說著,雙手緊攥成拳,又咬牙切齒道:
“以彼之道,還之彼身?!?/p>
半晌,楚鳳吟才平復(fù)心情,迅速做出安排:
“我們必須馬上離開安國,不走和親來時那條路線。我們先繞去安國和齊國的邊境,陽城,從陽城進齊國,再從齊國入楚?!?/p>
安、楚、齊三國接壤,齊國勢弱,很少主動發(fā)起戰(zhàn)爭,從齊入楚是最為穩(wěn)妥的。